媒体中心 |
国际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国际新闻中国央行:属常规货币措施 双降不是量化宽松政策2015-12-20 10:19:35 发布 作者:本站 阅读流量:1824次
央行在官网上发文指,降息降准可进一步压低社会融资成本,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且降准不直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国外央行采取的QE有很大差别。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强调,上周五(23日)的降息降准是“传统的、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而不是量化宽松政策(QE)。
与此同时,多家外资银行分析报告指,央行年内“双降”仍有空间,宽松措施料可持续到明年中。
央行上一次“双降”是在8月25日。上周五,央行宣布隔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各25个基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和4.35%,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昨早在官网上发文指,中国尚未面临“零利率”,名义利率仍在“零”之上,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的工具都有使用空间。降息降准可进一步压低社会融资成本,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且降准不直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国外央行采取的QE有很大差别。
传统QE指的是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直接把财政赤字(即政府债务)货币化。国外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利率已经触及“零”下界,难以再通过常规降息使实际利率下降,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直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非常规办法,例如购买一定数量的特定资产(如某些债券)来支撑经济。
和发达国家一般主要依靠价格型工具调节货币政策不同,瑞银中国经济研究部董事经理汪涛博士昨天受询时告诉本报,中国一直以来依靠基础货币调节货币政策,降准只是调节基础货币的一个手段,与发达国家达到零利率之后使用的QE不同,且中国当前面临外汇流出、基础货币增长缓慢的情况。
汪涛表示,中国财政政策经常靠信贷支持,譬如央行给政策银行流动性、国开行给基建贷款做政府项目,虽然看上去和QE相近,但由于中国多年延续这个政策套路,没有质的变换,所以不能把这些当作和降准有关。
双降料释放1315亿元
多家外资银行分析称,央行此番“双降”估计释放约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1315亿新元)至7000亿元的货币供给,抵消资本外流、保证流动性充裕。
尽管“双降”符合市场判断,不过时间点略早于预期,瑞银认为这可能和央行对通缩压力和企业债务负担提高警觉有关。
该行报告分析称,虽然中国第三季度服务业强劲增长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6.9%,但第二产业名义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2%,其中工业名义增加值更是创10多年来新低、同比下跌0.2%。在实体经济活动乏力、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进一步降息以缓和企业部门的财务负担。
不过澳新银行分析报告则认为,降息不一定对实体经济有帮助,因为央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使中小银行不得不在激烈竞争中推高存款利率来吸纳资金,导致银行筹资成本上升。但宽松货币政策会使地方政府加速基建开销,从而支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
华侨银行和大华银行经济报告都指出,央行此时降息和完成利率市场化,可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就特别提款权(SDR)的讨论有关。
大华银行经济师全德健认为,央行的示意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被纳入SDR一篮子货币的可能性,短期或给人民币带来下行压力,但即将到来的SDR决定对人民币是利好。
瑞银、澳新和大华银行分析称,央行年内估计还有一次降准,幅度在25至100个基点之间;瑞银预计明年底之前央行累计再降准300个基点。
来源:联合早报 |
业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