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国内新闻
图片库
赛事招商
国际新闻
法律法规

    国际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国际新闻

光耀.百年1923-2015 总理专访 谈建国总理

2015-03-25 10:12:05 发布 作者:本站 阅读流量:2997次

 

2004年8月12日,李显龙总理和新内阁在总统府园地宣誓就职。李总理(中)与时任内阁资政的建国总理李光耀(左)笑着握手,当时由纳丹总统见证宣誓就职仪式。(档案照片)

 

1971年3月24日,李光耀(右三)和夫人柯玉芝(左二)到荷兰路军营参加儿子李显龙(左一)的基本军训结业礼。(档案照片)

 

 

 

造时势的英雄


在家里,他称他为父亲。在内阁里,他称他为资政。在李显龙总理眼里,李光耀既是以榴梿表达关怀的父亲,又是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是时代的英雄。为了制作李光耀纪念特辑,本报和新传媒早前以华语与李总理进行了访问,这篇访问之前未刊登。李总理一贯地笑容可掬,有问必答,从父子关系到现任与前任总理的关系,侃侃而谈。直到访问接近尾声,谈到李光耀如何启发后人的问题,触动了李总理的心弦。回想起父亲传奇的一生,他不禁潸然泪下……


记者在2013年10月,也就是李光耀过了九十大寿后的一个月,来到总统府准备与李显龙总理进行一场特别的访问。


有别于以往记者与李总理进行的多次访问,这次的重点不在国内政治或国际关系等明确属于公共和公务领域的课题,而是相对私人的课题——总理的父亲。


我们先从总理小时候问起:李光耀是怎样的父亲?


李总理说,父亲平时把家务事留给母亲料理,但当孩子来到人生的重要阶段时,他非常关心,也很细心。父亲虽然很严,但不会把意见强加在子女身上。


“我们生病、结婚,或者选择上哪所大学时,他都有很明确的意见和观点。他会跟我们讨论,也会接受我们的意见,并了解我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志趣都不相同。他并不勉强我们走他认为我们该走的路。他会引导我们,让我们走出自己的路。”

 

长子眼中的父亲

 

在大众面前经常给人不苟言笑印象的李光耀,私底下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子女的呵护?


李总理分享了一段和榴梿有关的回忆。


李总理在1992年10月被诊断出患有恶性直肠淋巴癌。他在接受化疗期间,接到在国外访问的父亲打来的电话。


“我还以为是什么重要大事,原来是告诉我,他买了一些榴梿要给我吃。后来我当然把它吃了,反正不会有坏处。”


李总理很早就接受,他们家不能像其他家庭那样,可以生活得有隐私。


“他曾告诉客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荧光屏上。”


因为父亲是总理,所以家里每逢大选或补选,总是人来人往。“我们的家就变成了竞选总部。”


让李总理印象特别深刻的少年回忆,是1963年选举前随父亲走访新加坡所有选区,接触本地各个地方和不同阶层的人。


“现在我去某个地方,总是想起当年是完全另外一个环境。当时的山芭区是陋屋,今天已经是组屋区。真的是沧海桑田。”


李总理表示,会想从政,部分原因是因为成长时受到那个时代的感召。


“我成长的那几年,刚好是新加坡建国前后几年。是动荡的年头,社会正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追踪报章上的报道,在学校里也跟朋友讨论时事……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我们吸收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和大趋向,被那个潮流带动。”


被询及是否曾经与父亲意见不合时,李总理表示,年轻时非常遵从父亲的意见,随着年纪增长,父子关系变得比较平衡。


他分享了患癌时的一段经历。当年新加坡中央医院已安排好医生为他进行治疗,李光耀却提议再找个中医看看。总理起初担心多一个中医诊断,可能会使治疗变得更复杂,但最终还是顺从父意。幸好这位来自中国的中医,对于诊断和治疗的观点与主治医生一致,李光耀也就同意让李总理接受院方安排的治疗。

 

父子在家以华语沟通

 

李光耀认为母语是维系文化的语言,因此把三个孩子都送进华校,并要孩子从小在家里用华语和他交谈,和母亲交谈时才用英语,直到孩子们高中毕业。


李总理说,他和弟弟妹妹进了华校之后,华语讲得比父亲流利,但父亲还是坚持用华语与他们沟通,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个讲华语的家庭环境。


李总理记得有一年,全家到马来西亚福隆港度假。虽然是在度假,但李光耀不想中断华文的学习,便把当地的小学华文教师请到别墅来给他上课。父亲这种做事认真,即使度假也不停止学习或工作的精神,在李显龙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如果他不是我的父亲,我可能也不是现在的我。他待人处事的方式,他的使命感,让我印象最深刻。你看着他,便知道如果你也有机会做他做的事,你也应该尽力而为。”


李显龙认为,父亲认真对待国务,并不是因为这是总理的职责,而是凭着一份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李总理说:“他觉得新加坡是他的责任,新加坡是他拼搏出来的,他有责任照顾好新加坡人,要替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并启迪国人做出超越他们想象的事。”

 

当上总理之后

 

李显龙在2004年出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光耀以内阁资政的身份留在内阁,直到2011年完全离开。


谈到以总理身份与父亲在内阁的互动时,李总理表示,李光耀把行政和政策细节留给内阁处理,只会针对重要政策的原则表达意见。


最令李光耀担忧的是,新加坡能否长期维持不俗表现?他认为,新加坡一旦无法有突出表现,便注定难以生存。


“他有时想再发表一场演讲,再试图说服新加坡人不要太自满,不要觉得我们已经到位。我们告诉他,你已经做很多了,轮到我们这一代领导人来做吧,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能说服新加坡人。”


李总理认为,李光耀给新加坡最珍贵的资产,是创建了国家,并将领导层接班的过程制度化。


“他和他的团队创建了这个国家,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这个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创建了一个国家后,重要的是持续下去,如何让领导层接班,一代传一代……把交接的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李总理总结父亲的治国理念时,点出精英治国和人人受益的概念。


“他总是强调国家要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竞争力。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向前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分享成功的果实,确保人人受惠,让大家都认为,新加坡的成功,我也有一份。”


谈到父亲做人的原则时,李总理提出三点——敢作敢为、诚实清廉,以及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第一公仆。


“第一,你想做某件事,就必须愿意说明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可以针对任何事情质问我,没有什么是我不能回答的问题。”


李总理表示父亲做人的另一个原则,是大公无私地维持一个清廉的制度。这不容易做到,尤其当犯错的是身边的官员或部长。


“别人若做错了事,你的责任是依法追究。你不能因为他是你的同志或下属而有所偏袒、包庇或宽容他。这样的事,父亲一生做了好几次。”


李总理表示,父亲虽然多年来担任新加坡的最高领导人,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地位而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利益或好处。


“所以很多年来,他在上班或放工时,坚持自己提公事包,不让别人替他拿,毕竟这是他的责任。他曾说,他不是一国之尊,而是人民的第一公仆。”


谁能取代李光耀?

 

李光耀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位巨人,受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他走了之后,会否导致我国的外交影响力下降?


李总理表示,我国是否能保留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我国若能维持稳定与繁荣,以及拥有不断创新的体制,其他国家便会有兴趣听我们的意见;二、国家领导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能在国际场合上针对解决国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李总理说:“当下我们的国际声望很高,主要是李资政以前做的工作……他走了之后,就得看我们有没有真材实料,能不能在跟别人交谈时,提出他们可能没有看到的事,或帮他们了解我们的区域和时代的变迁。这个就要看我们的素质了。”


他也说:“有些人觉得精英制度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我们的部长素质不高,他没办法代表新加坡人说话,我国就得吃大亏。”


把目光拉回本地,李总理认为,很难找到一个人,完全取代李光耀在国内所扮演的角色。


他说:“像李光耀这样的人,若在几代人中可以找到一个,已经很幸运了。不过若在整个领导班子里,有三四个人,可以方方面面地照顾到新加坡的需求,那就不错。”


李总理以种树为例,说明李光耀以前如何抓政策的细节。李光耀会关心,树若种在错的地方,会很难处理落叶。此外,当李光耀在听电台节目时,发现某人说错了某件事,他会马上通知他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李总理说:“这种事无巨细的治理方式不容易做到。你需要有洞察力和精力,能够不断地观察和判断,并告诉别人你的反应。我们尽力而为,但不一定能做到跟他完全一样。”

 

感慨一个时代的英雄

 

访问接近尾声,记者请李总理谈李光耀所体现的道德风范,可以如何启迪后人。


李总理说:“这是风范,也是典范,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模范。当然我们的能力、背景、时代不相同。时势造英雄,对他,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他经历过大战,经历过……”


说到这里,或许是父亲在动荡年代为建国奋斗的回忆一幕幕浮现,激动情绪开始涌上心头,脸上的笑容顿失,一时无法言语,只能紧咬双唇尽量控制情绪。停了几秒钟后,他尝试接着说,但越勉强越是难受,再也无法强忍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只能说:“等一等。”


录像机还在继续录影,我们静静地等。在那无声的一分钟里,李总理退到了内心深处埋藏对父亲回忆的地方,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打扰。


不过访问还是得进行。李总理从裤袋里拿出手帕,拭干眼泪,喝了一口水,继续回答新一代领导人可如何以李光耀为典范的问题。


“时势造英雄,他是英雄造时势。李先生可说是一个独特时期的产物,他经历了大战、日占时期、反殖民地斗争、马来西亚时期,和建国初年。若不是这个背景激励他,使他决定从政,决定走自己的路、领导新加坡,以及打造自己的未来,我看就不会有这样的李光耀。在另外一个时期,他也会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但不一定会走这一条路。”


但李总理表示,李光耀终究在逆境中为国人创造出了奇迹,是英雄造时势。


他也表示,现在是个不同的时代,虽然存在许多未知数,但大致上是和平与繁荣,而不是革命的时代,最多只能说是改革的时代。


“所以我们需要寻找稳定的改革方法,也要寻找比较符合新一代人的领导方式。硬道理是有的,原则、目标、基本理念不能够改变。但是作风,政策、阐述的方法,寻求意见的广泛程度,我看现在跟以前必须不相同。”


访问来到尾声。记者最后想知道,李总理小时候需要父亲陪伴时,是否曾有私心,希望李光耀就只是他的父亲,而不是需要成天为全新加坡人操心的总理?


李总理说:“我没有想过这回事。父亲就是父亲,父亲有责任,有他的喜好,有他的生活,我的父亲就是李光耀。”

 

 

 

来源:联合早报

    业务平台


© 2011 -2050 Capitalwing Holding Limited 凯银控股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